当前位置:首页 > 雷锋德育>> 团学在线>> 心馨家园>> >> 正文内容

《都挺好》大结局丨那个与父母一刀两断的孩子,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家

发布人:hukaiwen     更新时间:2019年04月11日     点击数: 次     字号:

随着苏明玉辞职回归家庭,五毒俱全的苏家终于达成了从都不好都挺好的转变,以聚焦原生家庭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都挺好》迎来了完结。被原生家庭深深伤害的苏明玉,最终还是选择与过去和解,与曾经伤害自己的二哥和解,与曾经无法保护自己的父亲和解,这个结局令许多人唏嘘不已。

 

在苏家,苏明玉并没有得到作为小女儿应得的宠爱。

 

从母亲那里,她得不到任何的温暖和支持。对于母亲来说,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是个累赘。因此,母亲不愿给她哪怕一丝温暖和支持,给她的永远是冷漠和训斥。

 

父亲内心深处心疼她,会在饭桌上偷偷给她的碗里塞鸡腿,会在她熬夜学习的时候催她睡觉,但是懦弱的父亲无法在强势的母亲面前为她撑腰,只能变着法逃避她与母亲的冲突。

 

直到成年,她依然活在这种教养方式带来的影响中,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感。

 

 

 

安全感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最早见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研究,而后又有诸多精神分析学家对其进行过论述。他们认为父母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给予足够的、持续的、稳定的爱,孩子就能够体验到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受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根据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尼提出的 “基本焦虑的概念,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的两个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和满足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基本焦虑。

 

 

 

当父母用不尊重,缺乏温暖甚至歧视的方式来对待儿童时 , 儿童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基本敌意。但由于儿童自身的渺小和无助,儿童又必须依赖父母,因此必须压抑对父母的敌意

 

这种压抑的结果导致儿童把敌意投向整个世界和整个社会,使儿童认为世间的一切、任何事物对他们来说都充满了危险,这就导致了不安全感的产生并进而转化为基本焦虑。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更是直言:

 

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

 

 

父亲的逃避,母亲的苛待,大哥的冷漠,二哥的刁难……在这个家庭中,苏明玉感受不到任何支持和温暖。没有人可以帮助她,她的梦想和志向没有人尊重。情感温暖的缺失加上父母的忽视,让她变得冷漠倔强,且在家庭中感到拘束和愤怒。负面的教养方式让她无法在家庭中得到足够的爱,那些不尊重、鄙视、讥讽和羞辱,让她苦不堪言。

 

可以想象,一路走来,这个畸形的家庭给苏明玉带来了多少伤痛,她有多么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归宿。

 

由于幸福温暖体验的缺乏,她十分渴望享受生活,得到赞赏与认可。这种渴望激励她抓住一切机会证明自己。因此她为了挽回一单生意单枪匹马飞到成都,在别人的公司从早上坐到下班,强忍不适陪客户吃麻辣兔头和火锅,把自己灌醉以求得客户原谅。

 

 

成长中受到的伤害使她无比渴望爱。这种渴望让她无条件地信任和忠心于培养她、理解她的师父老蒙,让她无法拒绝初次见面的侄女小咪向她伸出的手,也让她轻易沦陷于食荤者的安逸舒适,被石天冬的温柔打动。也许正因为内心深处依然渴望着拥有一个归宿,所以她最终选择了回家,即便这个所谓的家曾经带给她累累伤痕。

 

 

本以为,《都挺好》会成为向原生家庭宣战的一纸檄文,没想到剧情一步步走向温情。许多人为明玉最后的选择感到不值,但我觉得放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中,很多人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也难以满足自己对生活和爱的更高渴望。他们总是体验到童年时期所熟悉的痛苦场景,因此发疯一般寻求爱和温暖,却好像永远也无法得到满足。放下这段痛苦的过去,与自己和解,才能张开双臂拥抱未来的幸福。

 

 

所以那个当初决绝地与家里一刀两断的孩子,在大年三十万家灯火的夜里,看着跳着脚数落她撕坏了习题集的父亲,在寒风里哭成了泪人。

 

文章作者 牛露潼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科普作者

 版权说明:本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