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时间:2024-03-22
关于举行2024年温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部门,市局直属各中职学校: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深化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经研究,决定举行2024年温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力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部署,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赛出高风格,赛出真水平,赛出基本功,充分发挥比赛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各地各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课程思政要求,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促进“能说会做善导”的“双师型”教师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数字素养水平、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技能成才。
二、比赛内容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3-4 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1.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相关文件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契合层次定位,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或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专业课程内容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创新意识和数字素养,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2.教学设计。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公共基础课根据学科特点选用恰当的教法学法;专业课程鼓励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
3.教学实施。落实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开展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推动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专业课程倡导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习实训应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执行手机“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
4.教学评价。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
5.教学反思。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培育数字素养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
三、比赛分组
比赛设3 个报名组别。参赛的模块、单元、专题、项目或任务等应为有关课程中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2 学时(不含中、高职思想政治类课程)。
2.专业课程一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6 学时,参赛课程应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
3.专业课程二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6 学时,其中体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指导的内容不少于8 学时。参赛课程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四、比赛流程
1.资格审核。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部门、市局直属中职学校对所属教学团队提交的专业备案、课程设置、班级学生、教学任务安排、团队成员身份等情况进行资格审核,对教学团队成员进行政治审核。对参赛资格方面提出质疑的,由所在县(市、区)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市局直属中职学校负责核查与反馈;参赛资格方面存在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2.内容审核。各校对参赛团队提交资料的内容进行思想性和科学性把关。参赛内容方面出现思想性问题和明显的科学性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3.比赛组织。比赛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组织决赛的方式进行。网络初评主要评审参赛材料,确定入围决赛的教学团队。决赛有关安排另行通知。
五、奖励办法
1.按比赛组别分别设奖。总获奖比例为60%,其中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2.根据省赛名额和组别要求,从比赛成绩优秀者中遴选教师团队参加省赛。
六、报名方式与要求
1.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部门、市局直属中职学校参赛名额见附件1。
2.每个教学团队由近2 年内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构合理,35 岁以下(含)的教师不少于1 人,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 人;专业课程组的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在50%以上;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课程组的比赛,数量不超过1 名。
3.近2 年已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师不能报名参赛,学校不能以参赛过的公共基础课、同一专业大类的专业课程参加本年度比赛。
4.鼓励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
5.教学团队成员所在学校近2 年内须实际开设了参赛的专业和课程,并有在校生。参赛教师须兼顾备赛与日常教学工作,不能脱岗备赛。
6. 除《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之外,参赛材料(含文件名及其属性)及决赛现场的展示答辩,不得泄露地区、学校名称及个人信息,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7.参赛材料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取消参赛资格,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软件使用的,应保证为正版软件,鼓励使用国产软件。除教学团队事前特别声明外,大赛执委会拥有对参赛材料进行公益性共享、展示的权利。
5.报名方法
(1)比赛各阶段的时间设定如下:报名截止时间为4月5日(周五),初赛材料上传截止时间为4月12日(周五)。决赛有关安排另行通知。
(2)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部门和市局直属中职学校于4月5日17:00之前,将选手报名汇总表(见附件2)发送至邮箱:502613266@qq.com,联系人:吴老师,联系电话:13868601603。
(3)参赛选手要于4月12日之前将参赛作品上传至网络空间(网盘),共享时间设置为永久有效,确保作品网址、账号、密码与报名汇总表相应栏目信息一致,点击超链接能下载。
七、其他事项
1.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部门和市局直属中职学校要统筹做好教学能力比赛各项准备工作。
2.鼓励教学团队利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https://vocational.smartedu.cn)及接入该平台的其他平台开展实际教学。
3.联系人:单老师,联系电话:13806685101
附件:
1.温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力比赛名额分配表
2.温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力比赛报名汇总表
3.温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材料有关要求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2024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