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雷锋德育>> 德育建设>> 正文内容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人:政教处     更新时间:2016年05月05日     点击数: 次     字号:

 

 

 

 

 

 

 


 

温委办发〔2016〕40号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和《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委办发〔2016〕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

(一)重要意义。中小学德育工作事关祖国未来、民族前途。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各地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

(二)根本任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牢牢把握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创新工作手段和方法,注重开展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

二、准确把握德育工作重点

(三)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认真落实“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事迹,及时表彰校园好人好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不懈奋斗的远大志向。

(四)切实加强时事政治教育。把时政教育内容融合到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等学科教学和国旗下演讲、班(团、队)会活动中。在校园醒目位置开设时政宣传栏,及时刊登国内外重大新闻、党委政府重大工作部署、社会重大事件等,时政宣传内容每周至少更新一次。在学生上下学、就餐等时段,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及电子屏幕等形式播放时政新闻。

(五)全面推进“四品八德”教育。按照“根植家国情怀、培养文明教养、强化责任意识、树立理想志向”的要求,整合优化中小学德育内容,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尊、敬人、乐观、执着”品质和“爱国守法、文明礼让、孝亲尊师、团结友善、勤劳节俭、好学向上、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德行的现代公民。

三、不断丰富德育工作内容

(六)大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坚持每周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向国旗敬礼”活动。常抓行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自觉爱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习惯。在校园、教室醒目位置悬挂、张贴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积极普及文明礼仪基本知识,教育学生言谈有礼、举止有度、待人有诚、行事有信。加强学生仪式教育,规范做好入学、升国旗、入队(团)、成人、毕业等仪式,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守秩序。

(七)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多形式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进校园、浙江好人进校园、书法名家进校园、汉字听写大赛和朗诵艺术节等活动。积极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非遗文化进校园”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活动。重视家风家训教育,组织开展“讲家训、写家书、传家风”主题教育活动。

(八)深入开展勤劳好学教育。加强劳动教育,倡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和校内卫生打扫,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习惯。开展节约教育,教育学生注重水电、粮食等资源节约,培养勤俭节约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励志教育,重视学生理想志向教育和生涯规划引导,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习惯。

(九)积极开展责任意识教育。开展孝德文化教育,组织开展“学孝、知孝、劝孝、行孝”活动,教育学生积极为父母和师长分担责任,用实际行动感恩、回报父母和师长。深入开展法治禁毒教育,将法治教育、禁毒宣传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育计划,普及法律常识,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自觉远离毒品,远离校园暴力,远离不健康生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五水共治”等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低碳环保意识,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加强生命教育和抗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珍惜生命,追求美好理想。

四、着力拓宽德育工作渠道

(十)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积极挖掘学科德育资源,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提升德育效果。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丰富学校德育资源。各中小学要使用好《小公民》《浙江人》《浙江潮》和《话说温州》等省市德育教材。重视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

(十一)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深入开展“美丽校园”建设,精心打造优美校园环境,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为“环境整洁、景观协调、植被优美、文化多元”的美丽校园,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对人的教化作用。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荣誉室、陈列室、校史室以及公示栏、展示窗、显示屏、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等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载体。悬挂、张贴“一训三风”教师和学生誓言,制作校徽、校标、校旗、校歌等,进一步凸显学校的精神文化。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营造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十二)发挥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把社会实践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考察、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学工学农学军、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等,确保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规定时间,小学低段一般不少于5天,小学高段一般不少于10天;初中一般不少于20天;高中一般不少于30天。重视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着力抓好全国区域性推进校外教育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试点,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

五、坚持探索德育工作规律

(十三)加强中小学德育规律研究。深入研究学生成长规律,根据不同阶段学校的责任和使命,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进一步明确各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注重各学段间德育工作的衔接,有重点、有步骤、分层次地推进德育工作。

(十四)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法。从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不同特征,综合运用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自我教育、实践锻炼、品德评价等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善于发现和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注重循序渐进,润物无声。树立“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理念,努力让每一门课程都体现教化功能,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让每一个环节都成为育人的载体。切实增强德育工作思想性和趣味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十五)重视网络背景下的德育创新。积极探索网络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增强信息辨别能力,防止网络负面影响。发挥校园网正面宣传作用,组织开展以“中国梦”“三爱”“三节”为主题的微视频创作等活动。利用校讯通、手机报等新兴媒介,积极推进德育工作信息化、网络化。

六、切实加强德育工作队伍

(十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校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督促中小学校长切实肩负起德育工作的领导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注重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使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和良师益友。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教基一〔2012〕15号)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十七)强化德育干部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配齐配好专职德育干部,中小学要选拔工作热情高、创新能力强、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优秀教师担任学校德育干部。配好德育科研人员,加大德育干部培训力度。

(十八)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意识,健全完善班主任选聘、培训、管理、考核、奖励机制,挑选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在奖励性绩效工资、职称(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向班主任倾斜。定期开展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终身班主任评选,认真做好“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班会优质课比赛”和“先进班集体评选”,组织开展优秀班会课展示和名班主任论坛,为班主任健康成长搭建良好平台。

(十九)加强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壮大校外辅导员队伍,积极聘请公安干警、司法干部、社区干部、“五老”人员、驻军战士以及群团组织干部等担任中小学校外辅导员,帮助中小学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健全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制度,促进学校法制工作有序开展。

七、健全完善德育工作网络

(二十)加强学校德育主阵地建设。强化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切实肩负起教书育人责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要精心组织各类教育活动,认真探索德育规律,及时总结德育经验,加快德育示范学校创建,为打造“四品八德”育人品牌提供有力支撑。

(二十一)有效提高家校共育水平。健全家访制度,每学年对学生的家庭访问不少于一次。组织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开展集体家访,与家长共同做好孩子教育工作。健全家长学校制度,组织开展“百万家长进家校”“家长体验日”“家长授课日”等活动,密切家校关系。妇联组织与教育行政部门要共同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办好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进校园活动,切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二十二)加大校外德育基地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进一步密切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积极利用各类校外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通过“五老育苗”、区域共建等活动载体,整合校外德育资源,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八、努力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二十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德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党政领导干部要深入学校了解德育工作情况,并定期为师生宣讲形势。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德育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经费与人员的保障,确保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十四)健全合力育人机制。社会各界要重视和支持中小学德育工作,宣传、教育等部门要把德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司法部门要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完善青少年违法犯罪预警机制,积极为问题少年提供帮教。文化、科技等部门要向学生免费开放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公安、综治、文化广电新闻、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保护学生安全,杜绝校园暴力。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关心留守儿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报道优秀教师和先进学生感人事迹,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青少年成长环境。家长要规范家庭教育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家规家风。

(二十五)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市直有关单位重视支持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分析内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校长考核、学校发展评价以及各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共温州市委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4月14日

 

 

 

 

 

 

 

 

 

 

 

 

 

 

 

 

 

 

 

 

 

                                                                

  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                           2016年4月14日印发